2025年9月26日,大型学术译著《体育文化史(六卷本)》引进立项评估会在北京体育大学东平房115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务印书馆等机构的权威专家,与我校学者共同对该项目的学术价值、翻译方案与社会效益进行深入论证。此举标志着我校在引进国际前沿体育人文学术成果、推动体育学“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锐铧出席会议并致辞。评审专家组由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乔尚奎教授、商务印书馆副总编李霞编审、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李树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贺方婴研究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英教授组成。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卓林、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编辑龚李萱博士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人文学院院长蒋小杰教授主持。
张锐铧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她指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不仅需要卓越的竞技体育硬实力,更需要深厚的体育文化软实力作支撑。《体育文化史》的引进与翻译,是学校服务体育强国战略、构建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举措,高度契合学校发展的战略需求。她肯定了项目团队的前瞻性视野与学术担当,并期望项目组能以此次评估会为契机,打造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学术检验的精品力作,为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项目组成员陈石军老师从学术谱系、内容价值和方法论创新三个维度对《体育文化史(六卷本)》进行了详细汇报。他介绍,该丛书是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史”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性、权威性和独特的“六八”结构研究范式,有望填补国内大型体育文化通史类著作的空白,为学界提供重要的文献基础与方法论借鉴。
在专家评议环节,与会专家对项目的重大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围绕如何提升翻译质量与扩大社会影响,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乔尚奎教授肯定了该书对促进体育文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在引进翻译的过程中要着力于体现中西文明互鉴,服务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需求,引领中国体育文化发展,充分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
李树旺教授指出,从文化角度理解体育史是学术前沿,该书的翻译恰逢其时。他强调,该丛书汇集了多学科研究领域,翻译需精准把握各历史时期的体育文化语境,并建议针对目标读者群体优化语言,增强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