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 | 人文学院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系列(十)
原创 人文学院 北体大人文学院
主题教育进行时
人文学院推动主题教育
走深走实系列
(十)
以学促干,凝心聚力建新功
通识书系和经典译作选编暨学术辑刊创刊
专家论证会成功召开
学悟见创,赋能学科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推进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发展,人文学院于2023年6月19日在东平房115会议室召开了“通识书系和经典译作选编出版暨学术辑刊创刊”的专家论证会。
此次论证会由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卓林主持,首都体育学院科技处处长王子朴教授、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院任海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雪梅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程红教授等出席现场指导。
问题导向,精准对接发展核心
张卓林书记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人文学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同时张书记强调,作为二级学院,我院开展的主题教育工作更需要与本部门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落实解决学科发展建设相结合,同做好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相结合。人文学院建设瞄准三个定位:一是通过人文与科技两翼结合的方式助推学校体育学一流学科的建设,二是着眼于文史哲艺法社等学科,与相关学院协同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三是承担学校人文素养支撑平台建设的任务,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目前学院发展还面临学科布局优化、机构机制调整以及师资力量转型等难题。面对以上情况,学院需要深化改革,总结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规划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促成青年教师进入体育学主战场,发挥母学科优势。通识书系和经典译作的选目暨学术辑刊的创刊便是学院为推进学科建设、促成教师发展所做的重要工作。
团队力量,规划定位高瞻远瞩
蒋小杰教授对项目拟推出的通识书系和经典译作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识书系项目源自近几年人文学院教师对学校要求开设本科生通识课程和研究生理论素养课程的积极响应,以“通识讲座书系”的体例在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法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等方向上进行成建制的教材编撰工作。经典译作项目旨在促进与国际研究成果的对接。此次论证会提交的选译书目,涵盖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部分著作已完成初译稿。通识书系和经典译作计划以3年为建设周期,广邀国内外学界同仁参与,按照成熟程度陆续推出。
来自国际体育组织学院、教育学院、中国体育战略研究院、人文学院的景虹梅、黄二宁、郑辉、刘路、田川颐、乔东鑫、郝东方、刘晓、陈石军、张新辉、张婷、于昊等参会教师,依次对各自负责的书目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和陈述。
他山之石,聚焦“+体育”融合路径
现场与会专家对此次论证会所提交的议题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人文学院有站位、有意识地按照按照大学办学的规律和学科发展的逻辑所做的主动谋划、系统探索之举,需要学校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分的沟通协调和资源调配。
与会专家就工作的具体开展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王子朴教授指出,通识书系应明确学科定位和适用对象,目标设定贯注历史观,在对已有教材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必要性和创新性。鲍明晓教授认为,确定书目时能够兼顾学科方向,保持布局平衡,打牢学科发展的框架基础;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同时分阶段实施。毕雪梅教授建议,无论通识书系还是经典译作要能够跟进学术研究的前沿,及时回应学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要留意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视角的体育研究。程红教授就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大家以大体育观、大传播观为指导充分实现母学科与体育学的融合,教学和科研的融合,选定方向纵向钻研和发展。任海教授最后总结性地指出,通识教材要凸显体育特色,注重可读性和知识性,体量适中,同时补足体育美学、体育艺术板块;译作书目要筛选出真正有学术价值、国际声誉的学者的著作。与会专家共同表示,体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群,需要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人文学院有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先天优势,青年教师尽快进体育圈,说体育话,做有经验对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
与会专家对拟创办《体育文史哲》和《体育社会科学》辑刊表示肯定,建议认真组建编委会、明确依托的出版社,整合全校资源共同推进,从而打造体育人文与社会的学术交流平台,赋能学校的发展与学科的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处长对论证会所提交的议题明确表示支持,将积极协调,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出席此次论证会的还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分社祝得彬社长。
文稿/刘晓、郭婷婷、何延
编辑/杨雪晨
校审/乔东鑫、房文怡、张峰瑞、刘婧茹
指导老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