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呼啸,银杏洒金;龙骨鼎彝,证古泽今”
——《语言与生活》通识课走进国博甲骨文文化展
为了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甲骨文化的魅力,增强对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2019年11月13日上午8点,北京体育大学通识课《语言与生活》的部分学生在西南门集合,在乔东鑫、王辰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特别展览“证古泽今”。本次活动还特邀了人文学院青年书法家衣雪峰老师一同前往。
上午9点30分,师生准时到达“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展区门口,跟随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起走进神奇奥妙的甲骨文世界。
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契文重光”部分的展出。在该部分的展览中,大家观看了“殷墟127号坑甲骨堆模型”“埃及文石碑”“卜骨”等一系列重要文物,重温了甲骨文发现、破译的历史等基本知识,以及关于古代中华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讲解过程当中,讲解员不仅能引经据典,还能结合时事和自身的感受为我们拓展,让很多同学都感觉受益匪浅,也提高了同学们对甲骨文的认识。
在第二部分“契文释史”中,人文学院衣雪峰老师结合自身专业,带领同学们走进了破译“甲骨文”的世界。老师讲到:“甲骨文首先是由古人刻在龟甲或牛骨上的,你在这里可以看到笔画。甲骨一刀一刻,联系着先民的呼吸,仿佛岁月倒流。”并鼓励大家临摹甲骨文或金文作品,在实践中体会两种字体的美与不同。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有同学活学活用,综合已有知识和老师一起探讨“周祭”等问题。
第三部分“契于甲骨”,通过早期学者、甲骨四堂、甲骨五老、其他学者四个单元,介绍近现代至今对甲骨文的研究与探索,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今天我们能如此便捷地探讨甲骨学术问题,离不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在老一辈专家、一批又一批跨学科人,辛勤努力下,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在展览的最后,师生一起参与到甲骨知识的多媒体互动中,在多媒体环境下,以别样的角度观赏了以甲骨文为主题演绎的动画《后羿射日》。高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改变了大家对甲骨文很刻板的印象: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与五行相关的甲骨文也生动有趣地围绕在四周。大家都对此大为赞叹。与此同时学生们还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时,我们更要不断创新、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其魅力与时代价值。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敬畏汉字,学好自己的“母语”,留住文化的根。
附学生临摹甲骨文、金文作品:
文:潘一菲(人文)、熊智昕(新传)
临摹作品:陈臻(人文)
图:王辰
审:乔东鑫、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