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赴复旦大学参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培训回顾
撰稿人:张婷
在国家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和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我校于2019年3月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7月,成为第三批全国高校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的高校成员。中心成立以来,致力于体育特色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9月在全校推出了首轮8门通识核心课程,受到广泛好评。为了推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交流和学习,提升我校通识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带动各学院教师参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来,通识教育中心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合作,推出了为期一周高密度的培训课程。此次培训课程,由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
2019年12月23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负责人田青、人文学院副院长董梅、教务处副处长高鹏的带领下,北京体育大学一行34人抵达上海,开始了此次的学习之旅。参加此次培训的一线教师有30人,由教务处、人事处和各个学院的推荐,来自北京体育大学13个学院,既有首轮通识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也有来自各个学院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优秀青年教师,也有在各自专业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资深教授。
所有参加复旦通识教育培训老师合影
抵达上海当晚,老师们就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来。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熊庆年教授作了一场题为“我们为什么要推行通识教育”的讲座,主要围绕“谁是知识分子”、“大学的使命”、“通识教育的目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当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使命”、“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自由教育”诸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熊庆年教授
24日,在复旦燕园宾馆第四会议室,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培训班举行了简短的开班典礼,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主任蔡巍主持,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田青、北京体育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鹏、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教授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培训班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现场
开班典礼结束后,复旦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徐珂做了题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怎么做——复旦实践经验交流分享”的讲座。徐珂教授分享了复旦大学“课程思政”课程的改革举措和实践举措,提出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新变革,指出“课程思政”应该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及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相结合,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相合,与金课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
复旦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徐珂
24日下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政治学系教授任军锋为老师们带来了“教师如何享受课堂”的讲座。主要围绕“中国大学通识课程的师资从哪里来”、“以学术为天职者的双重角色”、“聚焦经典文本之通识核心课程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识核心课程:不是通识概论课”等问题展开。任军锋教授主要讲述教师应如何带领学生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地“进入”与“走出”经典文本,应怎样享受课堂。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政治学系任军锋教授
25日上午一共有四场讲座分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奇峰作了题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实践——以《理想国》、《政治学》导读为例”的讲座。围绕“如何有效开展经典文本教学”、“如何契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迁移的核心能力”等问题展开论述。张奇峰老师强调“大班授课”要尽可能有详尽地教学设计,“小班讨论”要有讨论班的流程设计。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奇峰副教授
针对大学通识课程教学开展小班讨论中的助教制度,复旦大学通识中心在此次的课程培训中邀请了两名通识核心课程的优秀助教——“人权与法”课程助万思敏,“《论语》导读”课程助教蒋爽,对如何组织小班讨论、如何分组、如何对课后作业进行评分进行了细致地案例分享。
《人权与法》课程的助教硕士研究生万思敏
“《论语》导读”课程的助教蒋爽博士
第四场报告来自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段怀清教授,题为“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课程设计、学生研讨经验分享”的报告。段怀清教授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此课程具有通识性、人文性、艺术性、审美性。他提出“要构建特色通识体系,促进学生形成通识思维”、“‘以学为中心’组织教与学,培养学生学习力”、“多渠道促进师生互动”。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段怀清教授
25日下午,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微电子学院教授蒋玉龙老师作了题为“新技术、新观念、新教学助力混合式金课”的报告。蒋玉龙教授重点介绍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以教师“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为中心。
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微电子学院蒋玉龙教授
“新技术、新观念、新教学助力混合式金课”现场的北体大学员
26日上午共有三场报告: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姜鹏作了“《资治通鉴》导读教学分享”的报告。姜鹏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设计一门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资治通鉴》导读”。姜老师总结出《资治通鉴》具有面向所有人的三种共通属性:第一,经典文本,既具有时空性,又具有穿透时空的典范性;第二,史学经典文本,具有历史书写的特殊性;第三,传统史学经典文本,具有传统历史书写的特殊性。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姜鹏副教授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欧阳晓莉作题为“古代近东的英雄与神祗教学经验分享”的报告。欧阳晓莉老师提出她的课程围绕“英雄与神祗”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逐步熟悉古代近东经典作品中的名篇选段和代表性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孕育这些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特色,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明出现、文字发明、国家形成、城市兴起、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一系列人类早期文明进程中里程碑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欧阳晓莉教授专门分享了在这门课之中,如何有意识通过课程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欧阳晓莉副教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郁喆隽作题为“如何来上一门文史经典课——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为例”的报告。郁喆隽老师指出这门课程2015年以来使用慕课(MOOC)结合翻转课堂方式授课,单周上实体课堂或翻转课堂,上周同学自行上慕课网站,观看教学视频,做在线试题,参与在线讨论。将一门传统的文史经典导读类课程打造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加翻转课堂,消除“舞台假相”,坚持不迎合、不谄媚学生、学术为本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程内容的创造者。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郁喆隽副教授
26日下午学习报告围绕“服务课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课程的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陈瑜作题为“原本性音乐教育与社区服务教学经验分享”的报告。陈瑜老师促使学生掌握音乐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将音乐用于社区服务的实践,主要借鉴音乐疗法、叙事疗法、舞动疗法以及心理剧疗法等,将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作为进行课程教学的材料。强化服务型课程“知”与“行”元素相呼应。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陈瑜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陈虹霖老师作了题为“科技服务创新与智慧养老教学经验分享”的报告。陈虹霖老师指出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开放性学习方式,即包括教学+服务+反思。在理论学习方面,该门课程从需求出发介绍目前已有的老年科技产品和服务,聚焦问题和障碍以及未满足的需求;介绍适老科技和服务的一些商业营销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开发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需求。在服务+反思方面,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访谈老人,获取第一手的需求评估资料;界定目标和已有的技术链接,设计产品,完成小组项目。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陈虹霖副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赵群老师作了题为“中国戏剧·京剧教学经验分享”的报告。赵群老师从艺术类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分享了教与学的经验。她提出国粹艺术京剧的通识课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用专业的形式演绎讲述;选择实例,有深度地导赏,而非迎合性简单介绍;课上介绍“一招鲜”,吸引学生课下按需探索。
上海戏剧学院赵群教授
27日上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丽华做了题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及复旦大学经验”的报告。刘丽华老师全面介绍了当前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建设十五年的实践,分享了如何实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如何促进学术与行政在课程管理上的紧密协作,以及如何建立通识教育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实践和探讨。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丽华
27日下午,结合23-27号高密度的学习,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师们聚在一起,围绕北京体育大学的通识教育建设如何建设,通识核心课程如何建设,进行了自由的探讨。有13位教师分享了如何在北体开设通识核心课程的设想,围绕课程建设,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等相关问题,老师们展开了热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
人文学院程红教授汇报的题目是《写作与思维训练》
人文学院刘晓博士汇报的题目是《哲学基本问题》导读
人文学院张婷博士汇报的题目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文本选读》
人文学院黄兰花博士汇报的题目是《个体成长与价值实现——德国经典成长小说导读》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慧华副教授汇报的题目是《批判性思维》
竞技体育学院杨晓光老师汇报的题目是《举重入门》
运动人体科学科学学院赵星副教授汇报的题目是《人体、健康与运动》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周财亮博士汇报的题目是《体育科研数据的EXCEL处理方法》
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王钧奇老师汇报的题目是《围棋与东方智慧》
体能学院麻超越老师汇报的题目是《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武术学院刘晓蕾副教授汇报的题目是《“两手托天理三焦”之八段锦中话养生》
继续教育学院季成博士汇报的题目是《冰雪运动的冬奥历程与竞赛规则》
艺术学院许言老师汇报的题目是《中国汉唐气韵健身舞》
北京体育大学所有参加汇报的教师
28日,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此次培训的全体老师们全程参与了“大学通识课程模式创新研讨会”。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台湾逢甲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120余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如何通过创新大学通识课程的教与学模式来推动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大学通识课程模式创新研讨会”现场
“大学通识课程模式创新研讨会”合影
28日傍晚,“大学通识课程模式研讨会”结束后,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了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培训班结业典礼,典礼由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主任蔡巍主持,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李辉教授致辞,人文学院学院田青院长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
北京体育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培训班结业典礼
人文学院田青院长
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李辉副院长
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本次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培训的老师们表示此行收获很大,对通识教育的理念、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另外,对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都有了深切地体会。北京体育大学各位老师将改进教学设计,认真开好每一门通识课程,未来将把通识课程作为全校精品课程培养,与国家金课建设相结合。所有的通识课程老师感觉前行的路任重道远,但是大家依然充满信心,走向更好的明天。
认真聆听的北体大学员1
认真聆听的北体大学员2
认真聆听的北体大学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