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姓名:王巨川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juchuan@bsu.edu.cn
办公地点: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103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
邮编:100084
(二)教育和工作经历
2022-至今 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
2010-2022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传记文学》编辑部
2010-2013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8-2019 韩国釜山大学客座教授
2007-2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5-2007 贵州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2002-2005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三)社会兼职
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
韩国釜山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顺天堂大学客座教授
《长白学刊》编委
《学术交流》审稿专家
(四)研究领域及成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沦陷区文学、体育文学与文化研究
(五)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盛京时报》文艺副刊史料整理及研究”,批准号20FZW128
教育部社会科学人文项目“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研究”,批准号11YJA751069
全国艺术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戏剧初版本考录”,批准号16DB10
全国博士后办公室资助项目,批准号20110490911、2015M570189
参与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委托项目“‘十四五’规划棋牌全面评估研究”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对抗与文化选择——抗战时期东北日资报纸翻译文学的一种考察”,批准号:17FZW032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北解放区文艺报刊整理与文学研究(1945-1949),批准号23XZW021
(六)学术成果
著作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远方的缪斯与诗感空间,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年
汉译的风景:1937-1949 年外国戏剧初版本考录,文化艺术出版社2019年
论文
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的精神关联和文化省思 长白学刊2024
驻足在生命风景中的诗意书写——漫谈武兆强的诗歌创作与审美向度 诗探索2023
现代诗视野中的老舍诗学理想与话语表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老舍的人文精神形塑与现代旧体诗创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结构视域中的东北左翼戏剧运动再审视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22
旧传统与新文化:东北新文学意识发轫再思考 求是学刊2022
元书写范式:小海汉语诗歌印象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2
自省者与布道者:祝立根诗歌漫谈 诗探索2020
《老舍赶集》:跨文体艺术创作典范 艺术评论2018
秋与水乡——简论林莽诗歌中的“风景”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8
“泥土”中生长的现代诗意 诗探索2018
自然书写与东北抗战中的反侵略精神 北方论丛2018
诗体·语言与当代诗词史写作 湖南社会科学2018
以理性探寻纯净的诗意 社会科学动态2018
构建当代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健康空间 贵州社会科学2017
清澄世界的独舞者——沈泽宜的诗与诗论 诗探索2016
论旗人作家穆儒丐在东北的翻译文学实践 民族文学研究2015
“文化北京”与旗人身份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再疆域时空的文化形态与旧体诗创作特征 北方论丛2015
文化语境与诗人思维——兼谈物象的踪迹与当代历史物象诗创作 文艺评论2015
鲁迅旧体诗与东北沦陷区抗日精神的符号化建构 现代中文学刊2015
象牙塔中的“光”——中国“驻校诗人”机制建设漫谈 诗探索2015
东北沦陷区殖民统治下的强权文化机制论说 北方论丛2014
当代历史物象诗的美学原则 文学与文化2014
有容乃大 唯创始新 燕赵学术2014
色彩·形态·生命——简论“历史物象诗”文本的语言特征 诗探索2014
非诗时代的诗歌困境与生长空间 诗探索2014
宋晓杰诗歌印象 诗探索2013
抗战时期的军歌及其文化价值 抗战文化研究2013
论文化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动力机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937-1945: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与上海抗战文学 抗战文化研究2012
断裂与承续: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型 燕赵文化2012
穿越日常与崇高的性灵之音 诗探索2012
试论生命诗学的文化内涵 北方论丛2012
此岸与彼岸的永恒穿越 诗探索2012
论新世纪诗歌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 艺术评论2012
诗歌:在日常生活中探寻审美向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
新旧之间:北大“三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求是学刊2012
告别战争:“身体写作”的理性回归 名作欣赏2011
试论戏曲影视产业化转型与文化软实力 艺术评论2011
试论余光中与郑芝溶的现代乡愁诗之异同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
时间文化学的朦胧起点 北方论丛2010
多元文化视野中现代汉诗的历史反思 中国韵文学刊2010
“五四”时期翻译活动与反殖民意识 文学评论2010
胡适诗学论:双重人格与二元诗格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
后现代场域下的诗歌之反思 文学自由谈2009
“意象”的象征性与时代性 名作欣赏2009
新时期以来的现代旧体诗研究述要 贵州社会科学2009
体验的诗歌艺术——冯至的《十四行集》论 北方论丛2009
论文学图志的图像意识 北方论丛2008
中国诗体流变的后现代视野 中国文学研究2008
相期浴火凤凰生——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因果母题 华文文学2008
新诗发展路径的后现代诠释 诗探索2008
寻找中国文学之“魂” 文艺争鸣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