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 健全体系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经历10年,北京体育大学大学也同样参加经历了这十年的历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国际文化学院于2014年9月首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共有4个年级240人。 国际文化学院是属于大学人文社科学部的一个新学院,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汉语教育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能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文武兼修”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现代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智慧教学微课制作将互联网技术和教学过程完美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我院是文科学院,但自2014年建院以来,一直积极参与计算机微课教学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本着建立有机知识体系,培养、检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宗旨。意在提高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让大学计算机应用课通过竞赛的平台,让学生在竞赛中交流和实践,锻炼了心理素质,团队意识,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家政策 与时俱进 创新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此外,纲要中还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增强服务中心工作能力,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考虑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和区域发展需要,有所侧重、因地制宜。”
在《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教育合作交流。”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对外开放的方向和路径。
对我校来说,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等方面都以汉语教学为基础、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标,汉语国际教育微课教学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微课项目,为汉语国际教育实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变革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实现条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协助学校进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校进行国际远程与面授相结合学历教育奠定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促进我校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主动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首先,从学院领导层面,我们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概念,将微课制作、创作智慧教学方法引入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作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国际文化学院,我们应当具备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和视野。随着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作为我国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具有国际化的教育地位,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同时兼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背景和参赛经历,促使学生将中国语言文学和计算机领域跨学科融合,扩宽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出口,增强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我们要依靠志愿参加大赛的教师和学生们,是他们为了参赛,无偿、无怨地默默奉献,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是他们坚持不懈、无私地开拓精神,为我们人文学科的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
二、严师指导 勇于创新 收获硕果
国际文化学院是我校近年来成立的新学院,教师都是从事文学领域的教师,学生也多是文科生,缺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参加计算机微课大赛面临,跨界、跨项的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国际文化学院指导教师乔东鑫老师希望通过微课把教学设计的精彩,并让参赛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就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坚持不懈指导学生参赛,自2015年以来,指导我院第一届学生开始,共三届近十名学生参赛,从首次参赛微课题目《书法艺术与汉字》指导杨宇红、白珏、姜洁轩,到《趣谈汉字眼红》指导杨宇红、程序、徐雅杰,《汉字有画说》卫睿杰、王珊珊,通过教学设计,媒体设计,过程与评价多方面指导参赛者。师生们从组队、选题、脚本、拍摄、制作各个环节都倾入了大量的巧思和创新能力。缺乏专业设备、缺乏资金、缺乏专业人员,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凭着对专业教学工作的热爱和激情,师生同心,天道酬勤,他们连续取得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三次二、一次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学院、为学校争了光,同时,也为这批学生开拓了专业视野和就业渠道。已毕业的杨宇红同学顺利考入香港大学中文专业,徐雅杰同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白珏同学考入北京理工大学。
正如指导教师乔东鑫老师在赛后总结到北京体育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首次参赛微课组同学完成的《书法艺术与汉字》微课设计,实现了微课教学的目标,在短短的分分钟钟内,把中国艺术之书法艺术的教学展现地淋漓尽致。通过这次微课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书法艺术的基础理论,并可以指导今后的具体操练过程。
在具体的微课设计部分,学生们将课堂视频录制和ppt展示巧妙结合在一起,并使用了一些现代教育手段,如,Power point、After effect、Premiere 、Xmind 、photoshop、Camtasia studio、goldenwave等,使学生在“听其声,看其人,知其言”的配合下完成轻松、愉快地学习过程。在讲授汉字基本常识的过程中注重通过画面渗透汉字丰富的内涵,并采用图示法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逻辑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全部内容。这些特色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书法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把基础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在促进了教学对象对知识的吸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第二次参赛的《趣谈汉字眼红》微课作品,坚持以对外汉语教学为导向,根据授课对象是外国留学生学习中文的难点、重点的特点,精心设计,突出知识难点,着手进行词汇的解析,微课教学部分将课堂视频录制、ppt展示和动画有机结合,下完成轻松、愉快地学习过程。
在讲授文化词汇的过程中注重通过画面渗透词汇丰富的内涵,并采用图示法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逻辑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全部内容。
词汇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词汇学生通常很难将其解释与字面意思联系起来,因为有一些属于文化词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使抽象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文化的传播也需要掌握好尺度。微课使一堂枯燥无味的词汇教学,变得鲜活、有趣了。
第三次参赛作品《汉字有“画”说》老师和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体育大学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色和特点,既培养“文武兼修”的对外汉语人才。他们引入中国民族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动作做为示范,把武术和汉字巧妙地结合,独具创意。随着武者刚柔并济的中国功夫,优美的民乐,飘逸的服装、一招一式的太极动作组成的肢体文字……大大吸引了学中文的外国学生的眼球。这个作品胜在创意!
演示效果:
让我们了解一下学生们的设计思路:这个作品的契机发生在一堂现代汉语课。乔老师告诉我们,她在给留学生听写汉字的时候,发现有人把犬写成大,有人会把偏旁和部首写反,有人会把一个字写到田字格的左上角的小格子里。于是我们就在想:也许留学生对笔画和部件的认知和理解,远远不如对外汉语教师所期待的那样深刻。所以我们最初的想法仅仅是,希望留学生可以通过我们所做的某个东西,来认识到笔画的重要性。 但是在最初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个话题其实很窄——第一,我们无法解释笔画的道理。第二,笔画是汉字的最小单位,如果没有汉字这个整体的结构,单说笔画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在指导老师乔东鑫的引导下,我们决定拓宽我们的研究方向。过程还是从笔画说起,接下来过渡到部件的变化最后到整字的结构。通过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留学生了解到这个像图画一样的古老文字,背后的逻辑和道理,从而在今后学习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有更深的理解。确定了最终的选题方向之后,接下来是具体的内容讨论。一个完整的微课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导入、讲解练习、复习思考和课后作业。也就是一个小课堂。
有很多可行的想法还是从最初的灵感中汲取出来的。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快速敲定了部件方面通过形近字因偏旁不同而形成不同汉字的方式来展示,整字的结构的重要性通过相同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组成不同汉字的方式来体现。 但同时也面临一个问题——笔画的重要性,要怎么呈现出来?用语言吗?未免单薄。还是一笔带过?这样似乎又违背了最初的构想。最终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学习,我们了解到笔画偏误有一种形式是相似笔画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现的偏误,在确定其可行性之后,我们决定通过“部分镜像”的偏误方式来表达笔画的重要性。 说到这里其实很想感谢我们的题目——汉字有”画“说,了解了课程的设计初衷后其实很容易发现,我们的本意是为了从笔画入手讲解整个课程的内容。实际上,在我们不断去尝试不同的形式的时候,这个题目给了我们很多灵感。比如在确定笔画的表述方式之后,我们想到,既然”画“我们用的是”话“的谐音,不如让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笔画的话来讲”笔画“——也就是说把笔画拟人化。这样做不仅非常切题,而且算作是一种小小创新的导入方式。而且,考虑到留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许讲故事的方式会吸引目标受众的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
到目前为止,导入,讲解内容,相关练习以及之后的内容已经基本确定了八成。但是指导老师提醒我们,如果看山只是山,讲解知识只是讲解知识的话,其实课程的深度还欠火候。这时候我们的标题——汉字有“画”说,又一次给了我们灵感。汉字的书法艺术是十分美的 ,如果一个字算作一副画的话,下笔时的移动就是作画的过程中。但是如果单讲汉字书法艺术,和主题连接又很牵强。怎么办呢?既然是移动,那就不用拘泥于笔这一种形式。那么武术怎么样?武术动作中蕴含的美感和神韵同样令人心驰神往,在行云流水的动作中,谁说不可能藏了我们的汉字呢?之前是让笔画说话,现在可以用身体动作来“画”。一方面是传统民间艺术和汉字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这样的结合也许可以间接体现“道法自然”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
到目前为止,片头引入以及课程整体设计的全部思路已经确定完毕。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任务执行,包括做视频、剪视频、设计形象、教案设计、ppt制作、录课以及最后的后期处理。尽管计算机并非我们的专业,但是准备比赛的整体过程我们投入了足够多的心力和诚意,我们相信,我们交出了一个对我们自己认真负责的作品。
从学生们的设计思路中,可以看到指导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三、探索教学与竞赛相辅相成 竞赛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非专业学生通常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面将自己归为“外行人”,但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目的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操作,更应侧重和培养学生们的课外延伸和跨专业拓展能力,在实战中提升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深层次认知和掌握。
经过多年的参赛经历,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完成作品以及参赛的整个过程中,对于作品的立意、内容、形式和表现都结合教学工作特点给予精心指导和帮助,但也不越俎代庖,注重培养学生过程管理,使学生得到从创新能力到计算机技能训练,从团队协同到参赛心理素质的训练,从传统教学知识点总结到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学校确立了走在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坚持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和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方法,加强体育与教育、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培养输送高素质新型人才。构建立体化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我们二级学院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依托计算机设计大赛,是我院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